行业资讯
电力紧张困扰全球铝市场
发布日期:2014-02-06 00:00:00 来源: 浏览次数:
2003年以来,全球不同程度出现电力短缺的局面,电解铝厂减产消息频传。我国国内由于经济持续升温,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电力供需矛盾与日俱增。为此,国家决定自2004年1月1日起,将工业用电每千瓦时上调0.8分钱,一些地区相继实施用电高峰“拉闸限电”,致使电解铝工业受到直接影响。
一、电力短缺成为全球性问题电解铝行业是耗能大户,人称“电老虎”。根据国际原铝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全球电解铝行业能源结构中,水电占49%,火力发电占36%,天然气占到9%,核能占5%,燃油占1%。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和非洲国家主要使用水电,亚洲国家主要使用火力发电。由于干旱少雨致使电力供应紧张,殃及电解铝厂生产。这种情况各国屡见不鲜。2000年6月份,美国西北部电价由正常的25.3美元/MWH到12月份最高上涨到570.33/MWH,该地区密集的电解铝厂遭受灭顶之灾,纷纷宣布减产或者停产,累计减少产能达到170多万吨/年。直到现在,该地区仍不断有减产消息传出。世界最大的美国铝业公司近期表示,计划大幅减产19万吨/年。2001年6月份,南美巴西原铝产量由2000年的128万吨下降到了112.9万吨,同比下降11.8%。2002夏天,北欧挪威电价由14美元/MWH急剧攀升到90美元/MWH,海德鲁铝公司被迫减少其在Sunndal铝厂的产量。2003年初,凯撒公司在加纳年产20万吨的Valco铝厂,陆续关闭了所有的产能。3月份,新西兰TiwaiPoint铝厂宣布减产3.3万吨/年。
二、国内大范围缺电2003年下半年以来,国内21个省、市、自治区出现不同程度的缺电现象。随着冬季的到来,居民取暖需求增加,煤炭供应紧张,部分水电站蓄水严重不足,全国有13个电网出现拉阐限电,以缓解电力供应紧张局面。作为耗能大户,电解铝厂首当其冲,生产受到威胁。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2003年1~8月,全社会用电量12138.57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15.58%;而在电力供给方面,2003年头10个月,全国总发电量才12121.27亿千瓦时,7月~8月两个月全国各地区累计拉闸限电超过14万条次,全国累计限电量达19亿千瓦时。其中经济最为发达的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电力供给的缺口最大。有色金属工业每年电力消费占全国电力消费总量的5%以上,其中电解铝工业就占了全国电力消费总量的3.63%。截止到2003年底,国内原铝企业已经达到了133个,总产量超过530万吨,同比增长20.5%。中国铝产能已经占到世界总产能的18%以上,成为推动电力消费的“排头兵”。
三、电解铝行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国内电力供应趋紧,对电解铝行业造成明显压力。一些地区不得不在用电高峰,对高能耗企业规定用电上限。近期国家再次上调电价,对于多数电解铝厂来说,在忍受原料紧缺的同时,还要面临电力供应的威胁。西南、华中、华北和西北一些地区的电解铝厂开始停产限产,一些计划年底投产的新建铝厂,也纷纷推迟投产日期。相对于国际上一些电解铝厂来说,我国电解铝厂更多地依靠火力发电,国内吨铝电费占铝锭成本的比例为38%,而国外平均水平为15%左右。近几年,河南、山东等地出现一些煤电铝一体化企业,其自身煤炭资源丰富、电价成本低廉的优势,使这些铝厂电力成本较一般电解铝厂低50%左右。 但是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如今,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届时,电解铝面临的最大考验,除了成本竞争之外,另一个核心问题将是环境保护。由于能源制约,环境成本偏高,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电解铝行业均逐渐淡出本土,转向非洲、南美洲这样一些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的发展中国家。这种现象已形成了一种趋势。可以预见,未来,那些依靠外购火力发电进行生产的铝厂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将是不可避免。附近水力资源丰富、供电充足的一些电解铝厂将成为后起之秀;而那些原料匮乏、没有能源优势、环境污染严重的电解铝厂,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势必被淘汰出局。
四、国内电价定价机制尚需完善在电价定价机制方面,尽管国内电力管理公司推行竞价上网,但是电力仍没有摆脱国家垄断的局面。西方发达国家电力管理公司一般实行两种定价机制———长期合同和零售价格。长期合同是基于电力成本与市场供需,电力管理公司同下游企业签订一年以上的电力供应合同,价格较为低廉;而零售电价则利用期货市场,随行就市。目前,国内虽然也有一些能源充足的省份对高能耗企业实行优惠政策,但是电价仍然偏高,电解铝厂缺乏定价自主权。因此,国内电力管理公司有必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成熟的定价机制,建立电力期货、期权金融市场,实现市场主体参与的竞争格局。近期,国家电监会下发了《关于建立东北区域电力市场的意见》,就体现了这样一个市场竞争机制的构思。可以预见,随着电力市场的成熟,国内电解铝厂在电力采购方面也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电力短缺成为全球性问题电解铝行业是耗能大户,人称“电老虎”。根据国际原铝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全球电解铝行业能源结构中,水电占49%,火力发电占36%,天然气占到9%,核能占5%,燃油占1%。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和非洲国家主要使用水电,亚洲国家主要使用火力发电。由于干旱少雨致使电力供应紧张,殃及电解铝厂生产。这种情况各国屡见不鲜。2000年6月份,美国西北部电价由正常的25.3美元/MWH到12月份最高上涨到570.33/MWH,该地区密集的电解铝厂遭受灭顶之灾,纷纷宣布减产或者停产,累计减少产能达到170多万吨/年。直到现在,该地区仍不断有减产消息传出。世界最大的美国铝业公司近期表示,计划大幅减产19万吨/年。2001年6月份,南美巴西原铝产量由2000年的128万吨下降到了112.9万吨,同比下降11.8%。2002夏天,北欧挪威电价由14美元/MWH急剧攀升到90美元/MWH,海德鲁铝公司被迫减少其在Sunndal铝厂的产量。2003年初,凯撒公司在加纳年产20万吨的Valco铝厂,陆续关闭了所有的产能。3月份,新西兰TiwaiPoint铝厂宣布减产3.3万吨/年。
二、国内大范围缺电2003年下半年以来,国内21个省、市、自治区出现不同程度的缺电现象。随着冬季的到来,居民取暖需求增加,煤炭供应紧张,部分水电站蓄水严重不足,全国有13个电网出现拉阐限电,以缓解电力供应紧张局面。作为耗能大户,电解铝厂首当其冲,生产受到威胁。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2003年1~8月,全社会用电量12138.57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15.58%;而在电力供给方面,2003年头10个月,全国总发电量才12121.27亿千瓦时,7月~8月两个月全国各地区累计拉闸限电超过14万条次,全国累计限电量达19亿千瓦时。其中经济最为发达的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电力供给的缺口最大。有色金属工业每年电力消费占全国电力消费总量的5%以上,其中电解铝工业就占了全国电力消费总量的3.63%。截止到2003年底,国内原铝企业已经达到了133个,总产量超过530万吨,同比增长20.5%。中国铝产能已经占到世界总产能的18%以上,成为推动电力消费的“排头兵”。
三、电解铝行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国内电力供应趋紧,对电解铝行业造成明显压力。一些地区不得不在用电高峰,对高能耗企业规定用电上限。近期国家再次上调电价,对于多数电解铝厂来说,在忍受原料紧缺的同时,还要面临电力供应的威胁。西南、华中、华北和西北一些地区的电解铝厂开始停产限产,一些计划年底投产的新建铝厂,也纷纷推迟投产日期。相对于国际上一些电解铝厂来说,我国电解铝厂更多地依靠火力发电,国内吨铝电费占铝锭成本的比例为38%,而国外平均水平为15%左右。近几年,河南、山东等地出现一些煤电铝一体化企业,其自身煤炭资源丰富、电价成本低廉的优势,使这些铝厂电力成本较一般电解铝厂低50%左右。 但是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如今,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届时,电解铝面临的最大考验,除了成本竞争之外,另一个核心问题将是环境保护。由于能源制约,环境成本偏高,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电解铝行业均逐渐淡出本土,转向非洲、南美洲这样一些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的发展中国家。这种现象已形成了一种趋势。可以预见,未来,那些依靠外购火力发电进行生产的铝厂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将是不可避免。附近水力资源丰富、供电充足的一些电解铝厂将成为后起之秀;而那些原料匮乏、没有能源优势、环境污染严重的电解铝厂,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势必被淘汰出局。
四、国内电价定价机制尚需完善在电价定价机制方面,尽管国内电力管理公司推行竞价上网,但是电力仍没有摆脱国家垄断的局面。西方发达国家电力管理公司一般实行两种定价机制———长期合同和零售价格。长期合同是基于电力成本与市场供需,电力管理公司同下游企业签订一年以上的电力供应合同,价格较为低廉;而零售电价则利用期货市场,随行就市。目前,国内虽然也有一些能源充足的省份对高能耗企业实行优惠政策,但是电价仍然偏高,电解铝厂缺乏定价自主权。因此,国内电力管理公司有必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成熟的定价机制,建立电力期货、期权金融市场,实现市场主体参与的竞争格局。近期,国家电监会下发了《关于建立东北区域电力市场的意见》,就体现了这样一个市场竞争机制的构思。可以预见,随着电力市场的成熟,国内电解铝厂在电力采购方面也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